缺少界限感的孩子,常常会忽视周边人的感受,藐视规矩; 没有界限感的孩子,往往会伤害他人,也在伤害自己。 给孩子设立界限,除了爱,还要学会温柔而坚定地跟孩子说“不”。 对孩子说“好、好、好”很容易。但是说“不”的时候,就到了考验父母及孩子的时候了。因为说不的时候,意味着“管束”。
很多专家会告诉你,要让孩子全然自由地生长,不要控制他,不要管束孩子。这样的说法,有些矫枉过正了,这也导致很多家长在需要说“不”的时候,往往就犹豫了,我该说还是不该说?
而且家长长此以往的没有标准,也许就会在某一次实在忍不住说了“不”之后,发现孩子强烈的抵抗情绪扑面而来。进而家长也免不了会受情绪的影响,而对孩子大呼小叫。甚至许多的亲子关系会在被放大的“自由”和无限的“不满”中来回摆荡,后果可想而知。
孩子成长中的改变,注定是在他们与家长痛苦的、反复的、长时间的拉锯过程中逐步发生的。而让这个过程稳步推进,还是是像前面提到的,没有标准和规则的一团浆糊,很多时候都取决于家长的定力。
一旦家长的教育没有标准和规则,亲子关系像坐上了过山车,一时松散自由,一时紧迫要求,让孩子无所适从,内在没有一个自我认知的形状,甚至无法确定自己是“好的”还是“不好的”。
可是,毕竟只有当孩子觉得自己是“好的”,他才愿意改变,并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你会发现,很多所谓“没规矩”的、“自由散漫”的孩子,或者“太听话”的、“没有主见”的孩子,都难以在学业上获得长足发展。
想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关键是:家长要采取一种温柔而坚定的态度。当然,在调整初期,孩子通常的反应是大哭大叫、死缠烂打。家长依旧要保持温和,即便发火,也不要暴怒或失态,要尽量克制自己,温柔而坚定地向孩子说明家长这样做的理由。
一般来说,如果家长坚持原则,同时接纳孩子的情绪反应,孩子通常很快会妥协。这种方式在断网、收手机和坚持要求孩子完成作业等方面,都非常有效。前提是家长定力要强,最好夫妻相互配合和支持。
家长定力弱有多种原因。
最常见的是,家长和孩子的共生状态比较严重。
比如,孩子一哭闹,妈妈或者爸爸其中一方,立刻就会感同身受,觉得孩子一定无法忍受这种痛苦,随即就对孩子做出让步。
其实,这是家长自己无法承受那种想象中的痛苦。共生型的家长内心经常处于和孩子一样的情绪化、不成熟的状态,很难跳转到成人的、理智的、有边界感的心理状态中。孩子和家长的这种互动模式,通常是从小时候一直延续到当前阶段的,有很大的惯性。
很多家长无法与孩子进行有效拉锯,无法让关系处在稳定的状态,跟这个模式有很大关系。这类父母常常和自己父母的依恋关系有比较大的问题,需要进行深刻的自我反思,或者通过做个人心理咨询来进行调整。
家长定力弱的另一个原因,是家长“心软”、无底线。
比如,有些家长总担心与孩子对抗、过分刺激孩子会加重孩子的抑郁情绪。其实恰恰相反,孩子违反规则、不按时起床、不做作业、超时使用手机都会加重孩子的失控感、自责感、内疚感,这是造成抑郁情绪的重要原因。
如果家长一点点地、坚定地帮助孩子建立规则,那么孩子就会慢慢地提升自尊,其对学习的控制感也会增强,对自己的信心也会慢慢增加,情绪也会逐渐恢复。被家长温和地拒绝,孩子可能会沮丧、情绪低落,但很快会感受到遵守规则带来的好处,情绪也很快会触底反弹。
但是,要注意,如果家长坚持规则,但态度上依然对孩子是排斥的,那么就会对孩子造成比较大的心理损伤,可能会加重孩子的情绪问题。
所以,家长一方面定力要强,另一方面态度一定要柔和。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幽兰心理,原文未标注原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本号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如慧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