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类似这样的“后悔”念头: 我就不该听信前任的鬼话,和ta纠缠那么久; 我当初真应该好好学习,考一个理想的大学; 早知道不参加那个聚会了,无聊死了; …… 01 什么是“后悔” 后悔是一种特殊的情绪体验,是当实际行动或决策结果不如另一种选择所可能产生的结果时产生的负性情绪。 研究者们根据不同的维度对后悔进行了分类: 1)已做后悔&未做后悔 已做后悔就是为做过的事情感到后悔,比如:早知道不赌气买那件大衣了,贵死了;未做后悔就是为没有做一件事而感到后悔,比如:我当初为什么没有跟他们一起干,不然现在我也发财了。 2)短期后悔&长期后悔 短期后悔是指近期发生的后悔,长期后悔是指很久以后依旧会给你带来影响的后悔。 比如“我早上就不该吃冻的西瓜,这样我就不会拉肚子了”,这就属于短期后悔,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不会再为此纠结了。而长期后悔通常混合着忧伤,最常见的是教育问题,我们希望接受更好的教育,更好地利用教育资源,或者在大学选择另一个专业等。 3)预期后悔&体验后悔 预期后悔是指在决策前所考虑到的后悔;体验后悔是指决策之后体验到的后悔。 预期后悔强调后悔规避的观点,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选择预期后悔量最小的选择。 02 什么影响了后悔程度 1)行为方式 对同样不满意的结果,由“已做”导致的后悔和“未做”导致的后悔,明显前者比后者程度更强更深,研究者们把这称作后悔的“做效应”,后续的一项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75%的人的后悔来自于已做后悔。 2)实际结果 如果实际结果与理想结果越接近,人们后悔的程度更强烈。 举个例子,你赶高铁迟到了半小时,工作人员告诉你“不好意思,列车半小时前准时出发了”和“列车晚点,一分钟前刚刚出发”,哪个你会更后悔? 3)决策后果 后果的严重程度不同,人们的后悔程度也会不同。这是大家公认的,造成的后果越严重,人就越后悔。 比如,你的决策造成了100元的损失和造成了100万元的损失,明显后者的后悔程度会更深。 4)时间 吉洛维奇和梅德维克在1994年,对真实的后悔进行了研究,写了一篇关于后悔的论文《后悔的时间性模型》。 他们发现,人一生中的长期后悔,无论是数量还是强度,都是“没做”比“做了”的后悔更突出;同时,恰恰相反的是,短期后悔中,“做了” 的后悔略强于“没做”的后悔。 简单来说就是:做了后悔一时,不做后悔一生。 为了解释这个差异,他们提出了时间性模型。该模型认为,一开始“做了”的后悔确实更强烈,但随着时间推移,可能由于一系列心理机制的作用,导致“做了”的后悔得到了抑制,“没做”的后悔得到了加强,结果就反过来了。 03 怎样才能避免后悔 1)提高决策的质量 提高决策质量来减少甚至避免将来后悔。 可以多搜集与决策相关的信息, 制定多种方案, 多方面权衡各方案的优劣,多方面权衡比较后做出决策,从而达到提升决策质量的效果。这些做法将会减少甚至会避免长期后悔的发生。 2)做好心理准备 人们常说“做最好的努力, 做最坏的打算”, 也就是说,在做出决策之前, 把决策的结果预期到最坏,即预计自己一定会后悔,从而在决策之前就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当结果产生之后,人们还会因为结果没有想象中那么糟糕而感到幸运。 3)拖延或避免作出决策 上面我们说到,大部分的后悔属于“已做后悔”,所以人们有时候利用不作为的方式,减少后悔的发生。 但不作为有时候也会产生问题:很多时候人们必须做出选择, 而不作为可能会使你错过最好的时机, 使你更加后悔,这就是所谓的“无行动效应”。 4)别人替我做决定——责任转移 如果你不愿做出决定, 不愿或不敢对决策产生的不良后果承担责任,你可以让别人替自己做出决定, 这样未来后悔的体验感会减轻很多。 比如, 在做出决策之前向相关人员请示,,让其做出决策,一旦结果出现问题,你就有了推卸责任的最好说辞。 5)减少比较 很多人在做出决策之前都会对可能产生的结果进行互相比较,有时候“随机”做出一个决策,并对其他可比较的决策视而不见,不去了解未选方案的比较优势,这样可能会避免后悔的产生。 04 如果已经后悔了怎么办 后悔药: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森普瑞心理,原文未标注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本号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各项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