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案例分享
来访须知

【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过度期待,是亲密关系中的“刺”

发布时间:2025-10-28   浏览:

前几天的咨询中,有一位三十多岁的女性和我谈起她的婚姻困境:

 

“这是我们结婚第五年,我俩最近越来越频繁地争吵。昨天因为谁去婆婆家接孩子的事,又吵了一架。”

 

“我觉得他总是不主动帮我分担,他觉得我太过苛求。其实我也知道,他家里家外其实都做得还算可以了,但就是忍不住要数落他、对他发脾气。”

 

这样的困扰在亲密关系中十分常见。当我们与一个人共同生活,不知不觉中就会对对方产生各种期待:

 

期待他记得我们的喜好,

期待他主动分担家务,

期待他在我们疲惫时给予关怀......

 

这些期待本身并没有错,但当期待变得僵化和过度时,就会成为哽在彼此关系中的那根“刺”。

 

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这些期待往往源于自身的成长经历和内心需求。比如,如果一个人在童年时期缺乏关注,他可能特别期待伴侣能时刻关注自己的情绪变化;如果一个人从小被严格要求,他可能对伴侣的言行举止也有着不低的要求。这些潜意识的期待,让我们在关系中不自觉地希望对方能弥补我们过去的缺失,满足我们未完成的需求。

 

问题是,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性格特点、生活习惯和处事方式。当我们的期待与对方的实际情况产生差距时,失望和矛盾就会产生。更复杂的是,很多期待往往没有明确表达出来,我们总以为“如果他真的在乎我,就应该知道我在想什么”,结果却是双方都在猜测和误解中消耗着感情。

 

想要改善这种状况,可以试试这么做:

 

首先,需要觉察自己的期待。

 

不妨在平静的时候问问自己:我对伴侣有哪些期待?这些期待是否合理?它们是否建立在对他的真实了解之上?当我们能够识别出自己的期待,就能更理性地看待它们,而不是被情绪左右。

 

其次,建立良好的沟通至关重要。

 

与其等待对方猜中我们的心思,不如坦诚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感受。但要注意的是,表达期待不等于要求对方改变。可以说“我希望我们能一起分担家务”,而不是“你从来不做家务”;可以说“我需要你的支持”,而不是“你总是不关心我”。以“我”开头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被接受,也更能促进理解。

 

同时,我们也需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期待。没有人是完美的,包括我们自己。对方可能永远达不到我们所有的期待,但这不代表他不重视这段关系。

 

健康的亲密关系需要双方都能做真实的自己。当我们放下不切实际的期待,反而能更清楚地看到对方的优点,更感激他为我们做出的努力。就像一位经历了婚姻危机的来访者曾和我分享:“当我停止要求他变成我理想中的样子,才发现他一直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我。虽然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但他是真心在对我好的。”

 

所以,尤其重要的是:分清哪些是核心需求,哪些是可以妥协的部分。比如,对方可能不擅长浪漫的表达,但在你需要的时候总会默默陪伴,这种实实在在的关怀同样值得珍惜

 

每段关系必然都会经历起伏,关键是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挑战。与其执着于改变对方,不如把精力放在经营关系上,定期沟通、共同规划、创造美好回忆,这些都比一味地期待更能让关系持久。

 

这个过程需要耐心,更需要勇气——勇气去面对自己的不安,勇气去接纳方的不同。当我们学会在关系中保持自我的完整,同时尊重对方的独立,爱就会以最自然的方式流淌,它也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生命中最温暖的滋养。

 

真正的相遇,始于一个简单的决定:放下期待,拥抱真实。

 

- END -

 

内容为原创,经来访同意发布案例,已隐去主要信息,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15663816666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上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别做“牺牲式”父母,能爱自己才会更好的爱孩子
下一篇:【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表达性写作:用书写觉察情绪
返回首页来访须知 | 访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