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不仅是一个释放孩子潜能的过程,对于家长来说其中更难的一个过程是“克制”,是如何不做那些以爱为名的消耗。
朋友小M曾抱怨儿子越来越“闷”,有一次我去她家做客正赶上孩子放假在家,终于明白了孩子为何如此。
从“先做数学还是英语”到“苹果必须吃完”,三个小时内小M提醒纠正了孩子二十多次,而孩子从最初的争辩到最后的沉默,肉眼可见的身形越来越蜷缩、脸上越来越没有了笑意,他的能量在和妈妈重复的拉锯中消耗殆尽。
所以,拖垮孩子的,很可能不是学习的辛苦,而是家长一些看似关心的“能量黑洞”。甚至可以说,孩子的状态,直接映照着家庭的能量场。被琐事缠绕的孩子,眼神会慢慢失去光彩;而被真心尊重的孩子,内心才能生出蓬勃的力量。
以下9件小事,值得家长们时时自省:
01
不执着于“标准答案”
当孩子说“太阳是蓝色的”,别急着纠正,先问“这个想法真特别,能告诉我为什么吗?”
创造力往往诞生于标准答案之外的空隙,保护孩子的好奇心,比教会他正确答案更重要。
02
不打扰“专注时刻”
那个蹲在地上看蚂蚁半小时的孩子,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构建自己的“专注宇宙”。
真正的专注力,源于不被随意打断的自由,所以,如果下次你在他玩什么入神的时候,想喊他吃饭,请静静的多等五分钟。
03
不把“快点”当口头禅
心理学研究发现,经常被催促的孩子,焦虑水平比同龄人高。
家长需要把孩子当蜗牛陪伴,而不是当兔子驱赶。毕竟,教育不是赛跑,慢一点,才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04
不替孩子消化所有情绪
家长一句“这有什么好哭的”,就会关闭彼此情感流动的阀门。
要知道,情商教育的首要法则,是让情绪流淌,而非阻塞。一个被允许伤心的孩子,才有能力真正快乐。
05
不把日程表排成“牢房”
留白,是对童年最基本的尊重。
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指出,自由玩耍不是时间的浪费,而是创造力的源泉。家长如果能允许孩子每天留出一小时“无所事事”的时光,孩子的能量会自然复苏。
06
不把提醒变成“背景音”
“坐直了”、“小心点”……当提醒变得无处不在,它们就成了孩子选择性耳聋的白噪音。
可以尝试重要的规则只说两遍,然后让孩子承担自然结果,被热水杯烫过一次,比父母百次提醒更有效。
07
不把比较当“激励”
“看看别人家孩子”之所以伤人,是因为它在传递一个信息:你本身不够好。
可现实是,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长节气,春兰秋菊,各擅其场,比较只会让花朵在焦虑中枯萎。
08
不把餐桌变成“批斗会”
研究发现,在轻松氛围中进食的孩子,消化吸收率比在压力下高出许多。
所以,食物的营养需要愉悦的心情来转化,请让吃饭回归吃饭就好,教育的契机不止在饭桌这二十分钟。
09
不用“完美”绑架真实
“你怎么又……”这样的开场白,指向的是过去的错误。而“我们来看看下次怎么做得更好”,则把能量引向未来。
完美主义的苛责,是心理能量最大的泄漏点。我们的职责不是时刻纠正,而是营造一个让孩子敢于尝试、不怕犯错、能量充沛的心理环境。
那些不涉及安全、不触碰底线的“小事”,不妨多一份宽容;而那些关乎品格、习惯和人生观的“大事”,则需要我们温柔而坚定地引导。
写在最后:
养孩子如种树,少一点过度修剪,多一点阳光雨露,生命自会找到它向上的方向。
与所有正在学习“少做一点”的父母共勉。
- END -
来源网络,内容整理编辑自微信公众号:郑面管教,原文未标注原出处,转载请注明原出处
本号赞成并遵循平台关于保护原创的举措,所使用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业行为中使用,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部分推送文章、图片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无法查证真实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原作者联系我们:15663816666,经核实后,定会及时删除或者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哈尔滨周瑞玲心理咨询中心地址】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