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上二年级后,我家出现了一个“作业恶魔”。
每到写作业时间,家里就鸡飞狗跳。我扯着嗓子催,儿子磨磨蹭蹭,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玩橡皮。最简单的数学题,教三遍还不会,我的火气“噌”地冲上来,声音提高八度,最后以他哭我吼收场。
这样过了两个月,儿子成绩不升反降,还开始咬指甲。我急了,四处求助:找老师、问专家、买各种家教书籍,抱怨孩子不专心、不用功、态度差。
直到那个周末,我偶然从书房门缝看到一幕——儿子正对着作业本发呆,小手紧握铅笔,身体微微侧向门口,像是在警惕什么。那一刻,我心被刺痛了:他不是在对抗学习,而是在防备我,防备那个随时会爆发怒火的妈妈。
问题真的全在孩子身上吗?
我开始反思。
每次辅导作业前,我其实已经带着满满的情绪——工作一天的疲惫、对丈夫晚归的不满、对生活压力的焦虑。这些负面情绪,在孩子稍有“不配合”时就全面爆发。
我记起咨询老师的话:“孩子是父母情绪的接收器,他们的问题,常常是家庭问题的折射。”
于是,我决定先改变自己。
第二天,我提前处理好工作邮件,关掉手机,把辅导作业前的时间留给自己——泡杯茶,静坐五分钟,告诉自己:保持平静,孩子需要的是帮助,不是指责。
开始时很难。看到儿子写错字,我本能地想发火,但强行忍住,去厨房喝口水,回来轻声指出错误。他惊讶地看我一眼,迅速改正。第一次,我们在八点前完成所有作业,还一起读了故事书。
变化悄然发生。当我不再带着焦虑催促,儿子反而更专注;当我耐心指出错误而非斥责,他更愿意改正;当我控制好情绪,家里的氛围都变轻松了。
两周后,儿子睡前对我说:“妈妈,我喜欢现在的你。”我眼眶发热,明白不是我“治好”了孩子的问题,而是我先改变了自己。
这也让我想起一位朋友的故事。她总抱怨女儿胆小黏人,不敢独自睡觉。后来发现,根源竟在自己——她过度保护,不断暗示“世界很危险”。当她开始鼓励女儿尝试,自己先表现出勇气,女儿也逐渐独立起来。
太多时候,我们像无头苍蝇四处求助,诉说着孩子的各种问题,却忘了审视自己。孩子的注意力不集中、沉迷网络、不爱学习,是否与我们的手机不离手有关?孩子的暴躁叛逆,是否模仿了我们处理矛盾的方式?
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在孩子身上看到的问题,很可能正是自己需要成长的部分。
所以,下次当你为孩子的“问题”焦虑时,不妨先停下来,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的情绪真的全是因为孩子吗?
我是否无意中成了问题的制造者或放大者?
我需要先解决自己的哪些问题?
教育不是塑造完美孩子,而是成为更好的自己。当我们内心平静、情绪稳定,家就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
先解决自己的问题,不是自私,而是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一个不断成长、充满智慧的父母。
手机/微信:15663816666
电话:0451-86315777
微信公众号:zrlxlzx
抖音号:zrlxlzx_1973
快手号:zrl15663816666
西大桥店:哈尔滨市南岗区汉阳街30号
群力店:哈尔滨群力大道恒大国际中心2号楼1833-1834
【欢迎了解我们机构网站】
http://www.psy525.cn/HLJ525.html
http://www.psy125zrl.com/
http://www.psy125.cn
请点击以上网站了解心理机构各位老师的资质,介绍,咨询案例,咨询方式,收费标准,预约流程,联系方式


